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看起来完全不像80岁的高龄老人。依旧神采奕奕,身体健朗,精神矍铄。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许多人并不知道,钟南山院士也曾因常年的劳累和对养生的不注重使他在2004年时突发心肌梗死。
幸得家人及时发现并送医救治,之后他深刻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钟南山说:“我比较早认识到健康需要投资。”、“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健康的活着。”
钟老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过自己关于疾病与长寿的一些观点,告诉大家如何预防疾病。
1. 心情抑郁=健康杀手。
在《钟南山谈健康》一书里,钟院士从自身健康出发,谈到影响人的健康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只占15%和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占60%。
一个心态积极的人就是年轻人,而负面的心态最容易催人老。
钟老曾表示:“我非常相信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我年纪大了经历过很多,对很多事情都不会放在心上,一笑置之。”
曾有研究调查上海200例胃癌病人,发现他们共同具有长期的情绪压抑和家庭不和睦特征。
北京也有一组随机对照调查资料,发现癌症病人的生活经历中,曾经有不良心理刺激的高达76%,而一般病人中有明显不良心理刺激的只有32%。
科学研究显示,情绪低落时人体的抗癌功能会衰退20%以上,抵御肿瘤细胞的能力也就大大减少了。
换句话说,孤独、忧虑、经常心情不好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2. 运动是一生的事业。
钟南山院士的成就众所周知,他热爱运动,每天坚持锻炼,同样是闻名遐迩。
2020年4月,钟南山院士在与中国女排前队长惠若琪连线时强调了体育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意义:“在我的一生里,体育锻炼对我的健康以及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2020年5月,钟南山在广东职工大讲堂上做了“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主题讲座。
戳此了解→钟南山: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他说,要把身体锻炼看做与吃饭、睡眠、工作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运动,一般在30或40岁,锻炼与不锻炼,感觉没那么明显,但当你50或60岁时,你会感觉不一样。”钟老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体育运动。
几十年如一日的锻炼,让钟南山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很多。运动让他的身体素质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状态。
3. 健康从学会呼吸开始。
钟南山不止一次在讲座上谈到,想要健康要先学会正确呼吸。
很多人不以为然,呼吸有什么不会的?
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呼吸,但懂得正确呼吸的不多。
除了音乐家、歌唱家和一些运动员以外,现代人大都是“胸式浅呼吸者”,主要用肺的中部和上部呼吸。
这种呼吸方法会使肺部增加负担,而且会使心脏加快搏动,对心脏不利。
钟南山院士表示,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是通过横膈活动来增强肺通气量,不妨观察一下婴儿是如何呼吸的,婴儿的呼吸又深又缓,腹部起起伏伏。
我们可以将手放在上腹部,呼气时手随腹部下陷,并稍稍压力,吸气时上腹部对抗此压力,将腹部慢慢隆起。每日35次,每次约3分钟。
4. 老人作息要像小鸟一样。
2014年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命是上天赐予每个人的珍贵礼物,按照生命规律来保养,这样才是尊重生命。
他说,“老人作息应恢复到自然天性,就像小鸟一样,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床,早睡早起规律的生活才更健康。”
从晚上11点半睡到早晨7点,7个半小时,再加上午睡半小时,这样每天能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可能早睡早起,有的人晚睡晚起,但无论如何,相对规律一些比较好。只有规律的作息,才能带来充足、高质量的睡眠,迎来健康的人生。
5. 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
今年,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中的一句话,打动了很多人。他说:“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我还是有目标,要往前走。”
他寄语毕业生们:“年轻人不要轻易满足,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行,在工作中也要学会不满足现状,要学会创新。”
事实上,钟南山院士无数次在讲座中谈及,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有一个追求的目标,一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周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为然了。
韩国曾经有一个研究,受试者4.3万人,其中有生活明确目标的人占60%,无生活明确目标的人占5%,不确定的占35%,追踪7年,无生活明确目标有3,000人病死或自杀,比有明确目标的多一倍。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健康是一种责任,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来看看钟南山院士一段讲健康的视频 ↓↓↓
塞上松品牌油松花粉
食疗案例分享 ↓↓↓
【 End】
健康中国
塞上松人在行动